我國傳統(tǒng)的育兒經(jīng)驗中,對大小便的訓練比較重視。當父母估計孩子膀胱充盈時,解開他的尿布,雙手把住并叉開他的雙腿,同時嘴里發(fā)出噓噓’聲,這樣便能把孩子的排尿感覺和這種特定的姿勢、聲首結(jié)合起來,經(jīng)過多次反復(fù)以后,就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,只要父母解開其尿布,擺出這種特定的姿勢并聽到噓噓聲,小便自然會解出來。這樣就可在臨睡前、起床后、吃奶前或游戲前后有目的地“把”小便。
訓練大便的過程也是這樣,一旦看到孩子突然停止活動,開始用力屏氣,那可能是解大便的信號,這時解開孩子的尿布,給孩子擺出排尿同樣的姿勢,父母嘴里發(fā)出“嗯嗯竹的聲音,促使孩子排便。由于進餐后可使腸蠕動加快,所以飯后“把”大便往往比較容易成功。
“把”出了大便和小便,訓練還只是完成了一半,當小孩會走路后,父母開始要求他在合適的地方排尿和排便,并且試著坐痰盂。有些父母不太注意這一點,致使一些小孩東拉尿西拉屎,滿地皆是,這是很不好的習慣。當小兒會到處走動、會蹲、會站并能聽從大人的簡單指令時,要求他拉下褲子坐痰盂,排便后能自行拉上褲子。再大一點的孩子則讓他上廁所排便,如果能夠這樣做了,那么,對孩子的大小便訓練便告成功了。但別忘了教他大小便后要洗手。